- A+
今年有两部颇受关注的同性恋电影,一部是在许多电影节和年终颁奖上出尽风头的《卡罗尔》
(Carol),一部就没那么好运了,是被抗议声淹没、网络评分跌到谷底的《石墙》(Stonewall)。
《卡罗尔》的导演是著名的「酷儿电影」作者托德·海恩斯(Todd Haynes),他之前的作品如《毒药》《安然无恙》《天鹅绒金矿》之类,都采取接近边缘的视角去表现非主流人物的世界,不过随着年纪渐长,近年的他在作品中变得稍显温和,《卡罗尔》说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两个女人之间发生的凄美恋情,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海恩斯情有独钟的年代,他在《远离天堂》中也拍过那段时期。
《卡罗尔》先是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得到了最佳女演员奖,当时便有舆论为其鸣不平,认为它有资格竞争金棕榈。英国的权威杂志《视与听》在年末公布的年度电影投票中,将《卡罗尔》放到第二名的高位,仅次于《刺客聂隐娘》。美国国内的影评人奖更加不吝啬各种溢美之词,眼看她将横扫年底诸多奖项,在奥斯卡的前景也将非常看好。
如果把《卡罗尔》的现象放到最近十年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发现,同性恋电影正在密集地征服世界上最顶级的电影节和电影奖,成功的例子包括《断背山》《阿黛尔的生活》等等。同性恋电影当然不是新生事物,但得到主流世界如此高的认可和接受,应该是新世纪之后才出现的。这毫无疑问和全世界 LGBT 平权运动的开展有关,人们不仅是更接受了同性恋,同性恋电影在电影节上更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政治正确,很多人小心翼翼不去触碰和反对。
当然,这种正确也是有条件的。《断背山》也好,《阿黛尔》也好,还有《卡罗尔》,这些在主流世界大受欢迎的同性恋电影,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它们并不去强调故事中同性恋自身是否有什么与异性恋不同,而是告诉观众同性恋和异性恋是一样的,比如李安就多次公开发言,希望观众更关注爱情本身,而不是什么同性异性之别。
也就是说,抹平同性恋和异性恋的之间的差别,是同性恋电影能获得更主流成功的一个关键秘诀。
反例就是罗兰·艾默里奇执导的《石墙》。艾默里奇和托德·海恩斯一样,是好莱坞公开出柜的导演,他主要以灾难大片而闻名。这次艾默里奇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拍了一部反映同性恋平权运动的电影,怎么就成了一场「灾难」呢?
《石墙》讲的是「石墙事件」的故事,那是 1969 年发生在美国纽约的一次同性恋者和警察之间的暴力冲突,这起事件引发了美国同性恋群体的维权运动,并扩展到世界各地,成为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民权运动的一部分。
比起上面那些唯美的爱情故事,《石墙》无疑像是在强调同性恋自身的独特性和存在感,那么它势必引起来自同性恋群体内部和外部的更仔细的审视。早在电影公映前,其释出的预告片便遭到了外界的猛烈批评,因为预告片似乎是围绕着男同性恋者在展开情节,没有有色人种、男性易装者、女性变性者和 T 的戏份。艾默里奇觉得很受委屈,说自己在片中明明面面俱到地表现了 LGBT 的多样性,外界却视而不见。对《石墙》的批评当然不止这一条,只是这点最为突出罢了。
所以事情就是这样,当你说异性恋和同性恋是一回事、爱情就是爱情的时候,多数人都能卸下防御,比较轻松地接受你的电影;但当你企图呈现同性恋所面临的复杂的现实处境时,人们就开始拿起放大镜对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