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电影简介
黎耀辉(梁朝伟)与何宝荣(张国荣)是一对同性恋人,为了有新的开始,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去看南美洲大瀑布)离开香港来到阿根廷,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黎耀辉想安下心来过日子,无奈何宝荣于夜夜笙歌中放纵着自己的生命,以期找寻更多的刺激,只当黎耀辉是他受伤后的港湾,两人分歧 、争吵越来越多,心的距离越来越远。
黎耀辉明白过去的日子不可能再复返时,决定离开何宝荣,而正是在他离开后,绝望的意味(对黎耀辉的爱)才在何宝荣的脑海中完整地浮现。
观后感
《春光乍泄》已经达到了电影美学的极致。的确,这部电影似乎有一种魔力,它能让人慢慢地沦陷于那两个被放逐在异国苍穹下的男人的隐秘忧伤和黯然心事之中,并且久久不能自拔……
2.两个因爱而哭泣的男人
何宝荣(张国荣饰)和黎耀辉(梁朝伟饰)是一对同性恋者,他们离开了香港,一起来到了阿根廷。
他们刚到阿根廷的时候,买了一盏台灯,灯罩上的瀑布图案让他们心驰神往,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去看那个瀑布。但好景不长,两人在寻找那个瀑布的时候因迷路而争吵。何宝荣丢下一句“在一起的日子好闷,不如分开一下,有机会再从头开始”,然后独自离去。
这之后黎耀辉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家酒吧当接待员,一天深夜,他在酒吧门口再次遇见了何宝荣,后者和几个外国男人勾肩搭背一起走进了酒吧……
在另一个深夜,被别人打得浑身是伤的何宝荣来到黎耀辉租住的房间。何宝荣因双手受伤而生活无法自理,于是黎耀辉每日为何宝荣做饭、擦身、疗伤。就这样,这对昔日的恋人渐渐旧情复燃。
但何宝荣痊愈后很快又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他又一次开始经常夜出鬼混,黎耀辉因此和他争吵不断。后来何宝荣干脆离家而去,两人从此彻底分手。
这之后黎耀辉又结识了张宛(张震饰),他们一起工作,一起喝酒,一起踢球。黎耀辉觉得自己似乎有点喜欢上了张宛,但后者却突然说他要去世界的尽头看一看……
黎耀辉的生活再次失去了方向,后来他决定独自去寻找当初与何宝荣约定要一起去看的那个瀑布。当黎耀辉站在瀑布前,他很伤感地说他总以为来这里的应该是两个人;那一刻张宛走到了世界的尽头,他站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灯塔下,把录下了黎耀辉哭泣的声音的磁带扔进了冰冷的海洋之中;而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何宝荣则搬进了黎耀辉曾租住的那个房间里,他望着那盏台灯上的瀑布图案,抱着他和黎耀辉曾共用过的被褥失声痛哭……
2.他们在逃避什么
《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辉与何宝荣之所以爱得如此痛苦和绝望,也许是因为他们此前在香港总是感到自己是被身边的人所排斥的“畸零人”,于是他们选择了逃避,但就像导演王家卫所说的那样,他们“想离开香港,来到世界另一头的阿根廷逃避现实,却发现越想逃避,现实越发如影随形的跟着自己,无论到哪儿,香港都存在……”
也许你会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黎耀辉与何宝荣当时所身处的香港对同性恋的态度不够宽容——但如果你翻阅古籍考证一番,你就会很惊奇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一直都是比较宽容的,中国古代法律一直都没有对同性恋行为制定过严厉的惩罚条例,而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更是发现在清代时出现了对同性恋宽容、对异性恋反而严厉的现象:当时的社会规矩对同性恋关系的公开表现(男人手拉手在街上走,戏剧表演出现娈童等)相当宽容,反而把异性恋严格限定在私人生活的范围之内。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传宗接代的家庭伦理规范也会变相地为黎耀辉与何宝荣这样的同性恋者制造压力,而这应该也是他们逃避到异国他乡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西方文化在香港这座城市同样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香港1991年才废除了承自英国的惩罚同性恋行为的法律),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继续研究一下西方对于同性恋的态度的变化吧。
在西方古代历史中,那些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对同性恋一直是严厉制裁的,其依据就是《圣经》中的这句训诫:“如果某人像同女人那样地同一个男人交合,他们两人就都是邪恶的,他们应当被处死”。在中世纪的西方,同性恋者会被教会法庭判处苦役或死刑。西方对同性恋行为的看法发生重大的改变主要开始于二战结束之后。例如美国精神病协会于1973年认定同性恋倾向不是精神疾病。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同性恋从“精神与行为障碍”列表中删除。后来更是有一些国家修改了原来的法律,开始允许同性恋者登记结婚。
3.如何得到现世的幸福
《春光乍泄》的故事发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虽然那时全世界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宽容,但在当时的香港,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很多像黎耀辉与何宝荣那样的同性恋者显然依旧要承受不同程度的歧视和疏远,而且这种歧视和疏远有时甚至来自于他们的亲人和朋友,例如在《春光乍泄》中就有这样的情节,决定回香港的黎耀辉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写信,希望能得到后者的理解和原谅。
即使是在今天的中国,依旧有很多同性恋者要面对黎耀辉与何宝荣曾经面对的那些问题。虽然中国的主流媒体现在会反复宣传“对同性恋者的宽容是社会文明的标志”这样的观点,虽然中国性学专家们现在也会不断向大众普及这样的常识:同性恋不是变态,也不是病态,而且是不是同性恋并不是个人所能选择的——但现在很多中国的父母在得知自己的儿女是同性恋之后,依旧会暴跳如雷,好像儿女犯下了大逆不道的错误,然后他们可能会拉着儿女去医院“看病”,或是逼儿女与异性相亲,某些父母甚至还会带着儿女去精神病院做鉴定和检查——看来很多时候,无知和偏见会形成一种最强烈的、不容反驳的“善良的愿望”,而这种“善良的愿望”反而会给他人造成最刻骨铭心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