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资讯看点
新华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记者周舟)中国研究人员近日发表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的研究显示,他们成功培育出了双亲都是雌性或雄性的小鼠,其中“双母”小鼠健康生长到成年,还能繁育下一代。
哺乳动物存在一种“基因印记”机制,让后代需有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才可能正常发育。这种机制是指有些基因只在母源染色体上表达,有的则只在父源染色体上表达。此前研究人员曾敲除未成熟卵子中的印记基因来培育“双母”小鼠,但小鼠存在缺陷。
在新研究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周琪、胡宝洋和李伟等人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处理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培育出双亲都是“母亲”或“父亲”的小鼠。
单倍体胚胎干细胞即只含有一套染色体、但拥有类似于正常干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群。研究人员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雌性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3个基因印记区,再注入另一个雌性小鼠的卵母细胞(卵细胞的前体)中,并诱导胚胎发育,最终从210个胚胎中培育出29只健康小鼠。
研究人员还利用类似方法培育出12只“双父”小鼠,过程相对复杂。他们敲除了雄性小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的7个关键基因印记区,并将经过编辑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另一只雄性小鼠的精子注入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并在代孕的雌性小鼠体内妊娠。但这些“双父”小鼠出生后仅存活了48小时。
研究人员说,这一方法应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仍有障碍,因为每个物种都有独特的印记基因。但新方法开创了研究基因印记的新技术,发现了阻碍同性双亲小鼠发育的关键印记区,对研究动物克隆以及与基因印记相关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